现代教育报刊登采访我院青年教师田淑芹文章

日期:2012-05-11 浏览:6658

    4月20日,北京市教委主管的《现代教育报》在第6版刊登记者赵翩翩与通讯员赵小林的文章《北京民办高校赴疆挂职第一人——访球迷网青年教师田淑芹》,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选派民办高校青年干部到新疆支边挂职锻炼,是北京市教委、市委教育工委重视民办高校的表现,是民办院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之前首都民办高校从未参加过选派青年教师支边挂职锻炼活动。在2011年这件事有了新突破,球迷网率先选派出一位女中共党员、29岁法律系青年教师兼法律系团总支书记田淑芹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挂职锻炼了一年。
    当记者见到田淑芹老师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位田老师脸上常带着青年人特有的微笑,充满朝气又不失稳重。我们的采访紧紧围绕着挂职锻炼的话题展开。
    记者:你怎样看待选派青年教师去新疆挂职锻炼这件事情?
    田淑芹:响应党团组织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新时代的青年志在祖国四方。只有锻炼自己,开阔眼界,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国家的改革发展新形势要求。北京市教育部门对民办院校的重视以及培黎球迷网提供了这样的锻炼平台,我有幸成了民办高校挂职支边第一人,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与县团委的领导常常下基层,串乡村,访农户,把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总之,我去新疆挂职锻炼收获很大!
    记者:挂职锻炼的困难是什么?你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田淑芹:挂职锻炼的困难其实挺多的,主要有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还有最重要的是怎样做工作才能符合当地党团组织的要求和受到当地青年的欢迎。锻炼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度过的。 我挂职的尉犁县维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9%,所以维语的认知学习成了挂职锻炼的第一要务。在短短的一个月后,我已经可以用简短的维语与青年面对面交流了。 挂职干部最大的难题是东西部地区巨大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不同。要在挂职期间有收获,就必须尽快实现“外来者”到“自家人”的转变。我感觉改变思路,转换角色在挂职锻炼中尤为重要。挂职以来我调研走访了7乡1镇、涉及56家农户、173名基层百姓和135名城区群众,接触到40多位乡镇(村级)干部和60多名乡镇、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的团干部,90多名团员青年。在走访、调研、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我对尉犁县和全县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在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出调研报告及论文《尉犁县农村重点青少年群体现状调研报告》、《浅析年轻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浅谈在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试论重婚罪》等十多篇文章。通过走访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基层团组织以及当代新疆青年状况的了解,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效增进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记者:民办高校有没有必要派人去新疆挂职锻炼?
    田淑芹: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教育职责和工作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选派人去新疆挂职锻炼这是国家的战略,是支援西部大开发的具体行动,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好办法,是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的重要举措。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社会责任和育人上的意义上也是同样重要的。培黎球迷网的余临院长选派人去支边,是有战略眼光的。虽然,民办高校近几年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但从科学发展高度看还要靠培养人才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新疆工作时我们首都高校的老师从来不分民办还是公办,我们代表的是首都高校的形象,我们精诚团结,积极工作,精心维护这一良好形象。回京后,我们还时常联络聚会,大家积极沟通互相支持帮助。我们已经成为永不分离的好战友了!
    记者: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田淑芹:“一年挂职路,一生新疆情”。我到新疆挂职锻炼的日子是在思念、感动、学习、工作和收获中度过的。虽然,我已经完成了党组织交给我的挂职锻炼任务,但我对工作过的新疆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我至今仍与维族的青年团员保持着联系。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以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四种植物为风骨的新疆,我感到挂职锻炼收获很大。我对新疆青年时代精神“感恩、自信、坚韧,担当、拼搏、奉献”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体会。在这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新疆民族大家庭里挂职锻炼成长是我一生最大财富,我深深地热爱这片大美之地——新疆。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还需要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去努力关注、支持。新疆各族人民是一家,全国人民永远是一家。我们要手拉手,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我还会持续关注支持新疆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