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面试中修饰与衣着

日期:2009-04-01 浏览:10855

求职面试中修饰与衣着

  曾有人说,当你想通过电话给对方留个好印象时,你最好象象样样穿戴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外表良好时感觉也良好。你心里踏实,充满了自信,这种感觉通过电缆传到了几里甚至几千里之外的另一头。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情形:在某些场合,突然感到自己的穿着很别扭,与周围的人们或环境格格不入,于是乎举手投足,不无窘态,只盼着早早散会离去。在面试的时候,你的心情免不了紧张,对类似的心理障碍更应防患于未然。再者,在人际交往中,仪态端庄,衣冠整洁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在面试时当然也成为衡量人品的标准之一。所以,在你在外观达到最佳水平之前,请一定不要善罢甘休。

A. 须发

  你的头发是否很干净、整齐?发型是否还完好?是的?那还不够。当你到达面试地点时,也许头发会有些散乱。所以,别忘了在口袋里装上一把小梳子和一面小镜子。

  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如果你觉得在面试前应该去一次理发室,最好不要从理发店直奔考场,衣领上沾着没有刷净的短发,头上散发出定型水的香味,好像你是每逢面试才理一次发似的。

  男士在面试前要彻彻底底修一次面。修面时小心不要伤着皮肤。下巴或颈部的伤痕不仅影响面容美观,而且会弄脏衬衫的衣领。

  当你发现头上已出现缕缕白发的时候,须发整洁更加重要,胡子拉碴会增添老态。随着年龄的一年年增长,你也就需要加倍关注你的外观,在公众面前拿出你最英俊,也就是最年轻的脸。

  但记住,不要在会客室里掏出你的电动剃须刀。在公共场所整理个人卫生是不合礼仪规范的。

B. 手和指甲

  手是人体中活动最多的部分之一,也常常是人们目光的焦点。请把你的双手洗得干干净净,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指甲一般与指尖等长,要刷净其中油污。职业女士,一般不宜留长指甲,以影响正常操作办公室设备。

C. 服装

  国外有职业咨询专家告诫说,要是你有意垂钩一个薪金相当的好职位,在服装上花本钱是划得来的。招聘单位当然注重你有多少本事,但同样也注重你的外表留给人的印象。

  一般来说,谋求白领职位或更高职务时,衣着方面取保守态度总不会铸成大错。对男士来说,一套深兰色或灰色的西服是商业界中成功的保证。习惯上更正式的是三件套--西装,西装背心和西裤,两件套次之。

  衬衫应该是硬领的,领子要干净、挺括。衣领、袖口都洗毛的旧衬衫或一件还从没有下过水的新衬衫都不合适--前者太拮据,后者太露着意修饰的痕迹。

  因此,你的衣柜里要常有几件八、九成新的长袖衬衫,以白色为主,也可以是浅兰或浅灰色的。短袖衬衫在正式场合不宜。衬衫下摆要放入裤腰内。内衣、内裤、衬衣等都不能露出。衣扣都要扣整齐。

  相比之下,女士的服装比较灵活。可供参考的法则是,虽然服装潮流应在首选之列。要以内在素质取胜,先从严肃的服装入手。不管什么年龄,剪裁得体的西装套裙,色彩相宜的衬衫和半截裙使人显得稳重和自信。T恤衫,迷你裙,紧身裤,宽松服等,即便在社会上铺天盖地,也应列为面试的编外服装。

  无论是男装或女装,对质料要略有讲究。好的面料可以使剪裁全体的服装更加合身、相得益彰。为了一生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此时你需要换一换"易洗"、"免熨"、"价廉物美"的思路,作出新的选择。

D. 领带

  领带必须干净、平整。别指望马马虎虎的一刷、一拍、一捋就可以使领带给你带来成功男士的魅力。一条价格适中,清洁整齐,色彩和谐和领带,远远胜过历经沧桑的名牌货。领结要打得坚实、端正,不要松松散散,耷拉在一边。在配色方面,要记住"美就是和谐",不要追求标新立异,以免弄巧成拙。

E. 鞋袜

  皮鞋要上油,刷亮,擦去灰尘和污痕。鞋带要系牢。男士的袜子颜色一般不要比裤子淡。中高跟皮鞋使你步履坚定从容,带给你一分职业妇女的气质,很适合在求职面试时穿着。相比之下,穿高跟鞋显得步态不稳,穿平跟鞋显得步态拖拉。

  如穿中、高统靴子,裙摆下沿应盖住靴口,以保持形体垂直线条的流畅。同样,裙摆应盖过长统丝袜袜口。长体说来,全身的饰物不要超过三件,否则会使人觉得太沉重,珠光宝气压倒了你职业家的气质。你的耳环是否增加了你耳朵和脸蛋的神韵?项链是否使你显得修长而丰满?戒指是否使你的手指显得修长纤细?如果你的饰物达不到众星捧月的目的,那么也不会成为你成功的配件。

F. 化妆

  因办公室里不宜浓妆,化妆的主旨是宜淡雅不宜浓艳。尤其是眼线,眼影粉和睫毛膏的使用,应以在健康的氛围中强调天然美态为风格。切忌艳光四射地出现在面试者面前。指甲油用肤色,不但符合色彩还原的化妆新潮流,而且宜于搭配衣物及化妆,表现手指的一体感。

G. 其他

  一个鼓鼓囊囊的票夹,会使你的衣袋变形,从而使做工考究的西服全都走样。在票夹中只挑出必须随身携带的零钱和证件,把那些收把收据、发票、纸片和相片等都留在家里。

 

转载自:中华英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