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学习资料:中国计算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及其若干认识问题

日期:2013-05-13 浏览:10520
 
中国计算机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及其若干认识问题
 
全国高等学校研究会理事长 袁开榜
 
    论文摘要:本文在一般概述之后,对计算机本科学生的定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的规格及应当具备的能力、知识结构及不能放弃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安排教学计划时的一些建议及几个认识问题。
    关键词:培养目标  人才规格  能力素质  知识结构  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跨入人类社会,知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生产要素,知识中最宝贵的部分是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科技实力和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人力资本的意识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为了发展科技而争夺人才,特别是争夺信息技术人才,则是世界各国加剧竞争的关键。要在这个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上。
    针对全球信息化技术人才长期短缺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在实施这项战略的过程中,“教育优先”更显得特别突出,教育(包括计算机教育)正在突出地走上“知识产业”的地位,“知识产业”是指以生产知识为主的产业,教育和培训能使受教育的人的价值提高,创新速度加快。因此,智力或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知识和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的重要因素。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是全体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人是知识的载体,而人类的知识信息总量又是按几何级数面激增的。70年代以来,知识翻番的时间大约为5年,在90年代,知识翻番的时间缩短为2-3年。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超过了过去5000年信息量的总和。在未来社会中,掌握知识越多的人,将担任最重要的角色,即是说,谁拥有的知识总量越多,谁就是强者。
    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组合知识的重任。因此,信息技术人才必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是信息时代的“文盲”。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急需的信息人才,放在刻不容缓的战略地位。
    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计算机本科教育历来倍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当美国ACM-68教程问世之后,事隔14年之久,我国才在1982年4月卢山会议上公布了第一个示范性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美国IEEE-CS公布83教程后,仅隔4年,于1987年10月在武汉会议上便推出了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简称《87教程》。《87教程》的基本要求曾被国家教委作为评估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依据。当美国ACM/IEEE-CS携手合作公布《ACM/IEEE-CS计算机学科91教程》之后,全国高等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与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联手,于1993年10月在泉州会议上公布了我国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简称《93计划》。《93计划》仅比《91教程》滞后两年,大大缩短了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与国际上的差距,。当我们获得ACM公布的IS’97方案之后,与国内一些高校萌发的按信息学科大类设置大学生课程模块及其指导原则的主张不谋而合,国内有关专家立即针对有关问题作了深入的研讨和剖析。当美国CC2001于12月15日公布后,促进了我国《20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计划》的诞生。下面对培养中国计算机本科大学生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谈一些个人见解,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一、计算机类本科学生的定位
    自五十年代中期,计算机在我国安家落户以后,计算机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除全国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专业外,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已经从单纯的学历教育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参与举办的全民性教育。接受计算机教育者,从中、小学的儿童,青年直到白发的老人,而且各种不同规格的非学历计算机教育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学历教育的规模,这种全民性的计算机教育在我国可算是独领风骚。从教育形式上看,既有“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青少年计算机教育;又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二的在岗人员的计算机继续教育;更有各行各业需要从事计算机应用的转岗前培训教育;甚至有退休老人自得其乐的计算机普及教育。从技术资格获得认可方面来看,既有跟踪国际水平,考核任职资格的计算机软件水平(资格)考试前的培训教育;又有面向人民大众,考核其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前的培训教育;还有各行各业就近组织的上岗前短期培训教育;更有远涉重洋与国际社会联合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教育和各种资格论证教育。从教育层次上看,有普及型计算机文化教育;有学习简单编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有结合具体任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有取得各种学位的学历教育。而学历教育中又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等多种层次。这些学历层次又分布在普通高校、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函授大学、成人教育球迷网、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及国家举办的自学考试中。
    在各种层次教育中,计算机本科教育具有最突出的地位,其原因是计算机本科教育一经定位,将会对各种层次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国外都对计算机本科生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二、计算机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实质上就是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在于创新,而计算机教育又是促进知识经济的是关键。如何在计算机本科教育中实施创新,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国家的创新体系中作出贡献,树立起人才资本意识,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制定培养目标应当考虑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计算机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
    通过计算机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应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富有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质,具有功底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适应前沿学科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创业型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真正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向系统,重视应用的复合人才规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这里特别强调“创业”二字,即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计算机本科大学生,不能只限于求职和为自己谋生,而应该有更大的抱负,要为更多的人去创造就业机会。要求他们在专业技术上要过得硬,在管理能力上不含糊,在创建事业上不畏艰辛,不怕屈折,能把技术和企业统一起来。当然,接受教育者因各种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全部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作为培养目标,我们应该努力促其实现。
 
    三、关于制定计算机类本科教学计划的框架设想
    教学计划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依据,历来倍受各高校的重视,当前制订计算机本科教学计划的趋势是以信息学科为大类。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将计划分作若干模块,这一思路是值得提倡的,既可追踪先进国家的教育模式,又能体现我国实际情况,逐步与国际接轨。下面提出一些框架设想供参考。
    1.关于人才素质规格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信息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各行各业的科技人才都要求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在知识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必须用素质教育来改造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素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这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要求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振兴民族、富民强国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体现民族气节的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具有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自律谦让、团结合作、艰苦、实干、创新的创业精神,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
    文化素质: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基础,是一种以文化知识为基础而赋予学生心灵的一种品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建立起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从了解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己的过程中,从学习中外优秀人文社科知识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陶冶情操,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中文和外语表达能力,显示出有较好文化道德修养的高雅气质。
    业务素质:是高级科技人员赖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大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内的基本知识,了解新兴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成为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创业型人才。
    身体与心理素质:是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了解体育科学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全体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能适应顺境和逆境下的自我调整,能团结他人,克服困难。
    2.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信息技术处于主导地位,而计算机本科毕业生还不能一出校门就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关于能力概述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比较统一的提法则有:
    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学生自学能力增强,既可以促进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
    自我控制(适应)能力: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反映,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促进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承受各种屈辱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利于激发勇往直前的气概。
    创新能力: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冲破过多的共性结束。增加多种教学环节,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思想处于积极思考的境界,鼓励参加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开设大学语文课,提高中国语言写作及表达能力,外国语要求通过4级考试,鼓励6级也能过关,适应交流及公关工作。
    组织管理能力:目前本科毕业生中,大多数未受到组织管理能力的基本训练,只强调学好业务,成为技术尖子,易于就业。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中,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够谋职就业,而且要求他成为创业者,为更多的中、初级技术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因此,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锻炼其通力合作、协同工作的团队意识等,必然提上议事日程。
    3.关于计算机本科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大学四年中,如何根据培养目标向大学生传授有关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会提高培养效率,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了合理安排课程,不妨将所学知识归纳成为如下模块:
    人文社科模块: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让学生对社会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可安排政治思想、形势与政策、法律等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心理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也可放入这个模块内。
基础学科模块:在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对于自然环境有所了解。主要安排数学、物理、计算机及电子学方面的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模块:是体现本专业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核心、涉及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适应能力。可安排多种不同要求的选修课。
    实践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主要安排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职前培训等环节。
    素质、能力、知识这三个主要因素能够有机地融为一体。必将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业型本科毕业生,这样的毕业生必然是各行各业争夺的对象。
    4.不能放弃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既要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科技发展的趋势,又不能丢掉已经行之有效的作法。例如:
    加强数学基础。计算机专业人员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就不可能从事高起点的技术工作,更谈不上具有创造能力。毕业生今后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还是进行应用、开发、或者担任技术管理工作,都应花力气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或者说数学教学不断线,通过数学思维逻辑训练的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不能忽视哲学对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影响。正确的哲学思想可以促进自然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培养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外语四年不断线。并达到4级考试过关,并鼓励学生通过6级考试,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语言教学不断线。对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学会软件开发方法,掌握开发平台,适应用人单位选择。
    上机实践不断线。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择业大为有利。
 
    四、安排具体计划时的一些建议
    实施信息学科大类计划虽然是个方向,但具体到不同的学校,必然有许多不同的设想,将会制订出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这里提出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建议。
    1.关于专业建设。面向学科大类必然淡化专业,从而可以考虑文理渗透、理工结合,促使学科交叉、扩大专业面向。
    2.培养目标定位。功底深、层次高、能力强、素质好、具有创造性、能适应前沿学科要求。
    3.课程结构改革。建立宏观的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突出基础、内容新颖、用现代化手段实现。
    4.授课方式。开展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教学,压缩授课学时,精讲多练,减时增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5.改革实验方式。开放式,第二课堂,科技制作,科技论文,科技活动日,大奖赛。
    6.改革考试方法。论文式,开卷式,口试,小设计,小制作,上机操作等综合评分,不必每门课都用闭卷考试。
    7.社会实践。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社会调查。
 
    五、正确处理好以下问题
    1.专才与通才。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各种学科交叉渗透,“专才”人员满足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当培养整体素质好,适应性强的“通才”人员。
    2.层次和定位。定位于大学生本科教育,攻读研究生者,应将本科、硕士、博士拉通考虑;选择就业者,应开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选修课程,也可采用多层次、多规格、多种模式的联合办学。
    3.国际接轨与学校特色。无论是ACM/IEEE-CS公布的教程,或是我国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从来没有一所大学会原封不动去执行,美国ACM/IEEE-CS公布的《CC2001教程》和我国公布的《CCC-2002计划》,同样只能作各校的参考。对一些知名学校更是如此。他们的知名度高就靠两条:一是注重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保持着长久不衰的办学特色,在强调与国际接轨时,应广泛搜集多所名牌大学资料,综合分析,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
    4.书本知识与动手能力。计算机属于技术学科,不能完全依靠书本知识,许多概念、理论及其原理,还要通过实践,才真正理解和掌握。不少中外专家戏称: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练”会的而不是“学”会的,计算机专家在机器上“玩”出来的而不是“学”出来的,这话击中了要害,但教材内容远跟不上技术的更新,因此只能力求精讲教材有用之处,讲出哲理、讲出知识领域的内涵和内存联系,注意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才能迅速获取学科前沿成果。
    5.默守陈规与创新能力。当今已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四年内要学完按教学计划 规定的内容已经十分吃力。而课时减少,课程内容增加和更新又是大势所趋,如果什么都还要从A、B、C讲起,过分追求系统、严密、要求逻辑清楚等老观念,势必造成理论脱离实际,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加强实践。罗马俱乐部早在1979年就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说明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结束语,培养别具一格的中国计算机本科大学生,需要制定出独具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个纲领性文件,但它又必须因势利导地去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件事必然牵动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界同行的心。面向21世纪的计算机本科教育必将去适应知识经济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发掘新的特色,寻找新的亮点。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打造适合国情、富有特色的计算机本科教育这艘新型航空母舰,让她永远行驶在国际计算机教育这个联合舰队的最前列。